你敢付出二十一天嗎?

疫情以後,大家多了時間去留意自己的飲食,留意自己的運動時間。社交媒體由以往的旅行相簿漸漸變成了大家健康習慣的分享。早兩天看到一位朋友刊登了自己的30天身型對比照,成績真的很振奮,由200磅下降至175磅,體脂率由25%下降至16%。短短30天能夠收此成效真的很了不起。他更在對比照下方留有一個標簽: #有些事你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

 

圖片來源: Boredpanda.com

 

就因著他這個帖文,我想了很久。老實說,健康飲食,每天運動,不煙不酒,我們小時候就聽過了。我們都知道運動一小時為自己來說是最好的事,可是那一個小時可以用來刷電話,用來打遊戲,用來上課,甚至用來懶洋洋的賴在床上,運動一小時的成本太高了。面對有益的改變,我們都習慣跟自己說「沒有時間」,和「我不行」。我們都太習慣住在自己的舒適圈𥚃,包括我自己在內。

 

工作的時候,我間中也會和學生訂立計劃(Action plan)。時常我都會說服我的學生,改變一個習慣/行為只需要二十一天:

 

在行為心理學上,人們把新習慣或新理念鞏固大概需要21天。整形外科醫師麥克斯韋爾・馬爾茲(Maxwell Maltz)在進行整形手術後,發現患者大概需要21天才能習慣自己的新面孔;而當患者的手或腳被截肢之後,患者會有一段時間產生「幻肢」感,也就是感覺到已經消失的肢體,還有痛覺、觸覺等,同樣也是21天左右才會慢慢習慣。 馬爾茲在自己的觀察和實驗分析中,也發現自己要擁有一個新習慣,需要21天的時間,所以他就在自己的著作《心理控制論》(Psycho-Cybernetics)中寫下「養成習慣只需要21天」。

 

看完朋友的帖文後我在想,其實是否真的21天就可以改變習慣?及後也有更多學説引證改變的行為難度決定了養成習慣的時間,有時遠遠超過21天。

 

持之以恆的運動我一直都想做到,但我又何嘗不是用「沒有時間」和「我不行」說服自己。所以我決定不再坐在沙發上教人改變自己,我決定自己親自實驗改變。偶然機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位習慣專家表示(小編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專業): 如果你要為自己製造時間和自己相處,早上提早一小時起床是最有效的方法。説著看似有理,如是者,我就開始了屬於我自己的21天實驗,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,在上班前做一小時運動。

 

今天是我計劃的第五天,這一項小改變原來實行真的比相像中困難許多,每天起床時都經歷無比的掙扎,每天腦袋都為自己找了一百個藉口,但慶幸自己還有力氣繼續。期待有天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改變自己的紀錄和過程   。

 

說到這裡,你又有沒有一些事你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?

 

英國詩人丁尼生說:「夢想只要能持久,就能成為現實。」 

分享文章